伴序网 > 社会 > 正文

​四大名著《水浒传》第十六章:宋公明发配江州

2025-04-28 08:22 来源:网络 点击:164

四大名著《水浒传》第十六章:宋公明发配江州

名师导读

宋江被弟弟骗回家,宋父苦口婆心劝他不要上山落草。宋江被刺配江州,一路上他结识了各路英雄好汉,其中很重要的一位是“黑旋风”李逵。

正文

几天之后,得到消息,青州知府的奏文朝廷已知,不久,朝廷要起大军征剿清风山。众英雄当即商议迎敌之策。宋江说:“这个山寨不宜久守,不如去投奔梁山的晁天王,共图发展。”

众人听罢大喜,当日就收拾了数十辆车子,装上金银财宝,打上官军的旗号,扮成搜捕梁山贼人的官军,离了清风寨,前往梁山泊。

宋江和花荣带四五十人,在前面押着家眷先走一步。秦明、黄信为第二队,燕顺等三人为第三队,每队隔开二十里。走了六七天,宋江的第一路人马来到两座高山之间,此地名叫对影山。花荣见山势险峻,便提醒大家道:“山上必有强人,大家不可懈怠。”话刚说完,只听得前山里锣鼓齐鸣,紧跟着从两座山上各奔出一路人马来。

两路都有一百多人,各拥出一位少年壮士,都手持方天画戟,一个身着白盔白甲,跨一匹白马,而另一个身着红盔红甲,跨一匹红马。二人说了几句话,就在大路上动起手来,斗了三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宋江远远看了,连声喝彩。正看时,那两支戟上的绒条搅结在一起,二人使尽力气,也扯不开。只见花荣弯弓搭箭,瞧准了一箭射去,一下便将那绒条射断,两支戟分开了。那两百多人一齐喝彩。

二壮士不再斗了,纵马赶来欠身问礼,打听神箭将军的大名。花荣告诉了自己的姓名,并介绍了宋江。那二人忙滚鞍下马,跪地就拜。宋江、花荣下马搀扶,问起二人姓名。原来穿红衣的壮士叫“小温侯”吕方,因做生意赔了本,就占了对影山打家劫舍。穿白衣的壮士叫“赛仁贵”郭盛,近日,因贩水银在黄河翻了船,回不了家乡,听说对影山有个使戟的占了山头,特来找他比戟,欲要夺下山寨,跟他各分一山。吕方不肯,因此二人每天厮杀。斗了十多天,不分胜负。宋江劝二人和解,并邀他们二人共投梁山,二人便痛快答应。

次日,宋江带了燕顺和十多名随从为前队,先奔梁山泊去联系。走了两天,来到大道旁的一家酒店,宋江和燕顺吩咐众军士进店休息。一进酒店,便见一大汉坐在一个大桌前喝酒。宋江人多,叫酒保劝那大汉换换位子给他们坐。可那大汉不但不换,还破口大骂。燕顺动怒,抬手要打,被宋江劝下。那大汉拍着桌子大叫道:“就是当今皇上来了,老爷也不换。老爷只让两个人。”宋江忙起身问:“你只让哪两个人?”那大汉道:“一个是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大官人,另一个是郓城县及时雨宋公明。”宋江朝燕顺暗笑再问道:“这二人你都见过吗?”大汉道:“只是没见过宋公明。我正找他,他兄弟宋清托我捎信给他。”

宋江一听有家信,忙报上姓名,并问他姓名籍贯 。那人仔细端详了宋江一阵儿,说道:“我叫石勇,前几日住在柴大官人家,闻听哥哥大名,前去投奔,家人说哥哥在孔太公庄上,正要去白虎山孔太公府上寻访,不想在此巧遇。”宋江把他们要上梁山入伙的事说了,石勇也要一同去。

石勇从包袱里取出书信来。宋江看罢,放声大哭,原来信中说宋江的父亲染病身亡,等他回去安葬。宋江当即哭昏过去,苏醒后哭诉道:“老父病故,我不能尽人子之道,简直如同畜牲。我必须连夜赶回奔丧,你们自己上山去吧。”燕顺、石勇忙上前劝慰。宋江执意要回,找来纸、笔,给晁盖写了一封详细的书信,交给燕顺 ,叫他带了石勇一同上山。然后,他挎上一口腰刀,要了石勇的短棒,滴酒不沾唇,飞也似的独自向郓城家中赶去。

第二天早晨,清风山全部人马到齐,九位好汉带着三五百人马,顺着大路,奔向梁山泊。晁盖得到消息后,率众头领迎下山来。大家相见,来到聚义厅,左边一溜交椅上,坐着山寨原有头领;右边一溜交椅上,坐着新上山的好汉。自此,众英雄聚集梁山泊,共同商议对付来犯官兵的良策。

宋江自离别了燕顺、石勇等人后,日夜兼程回郓城去奔丧。到了家里,见弟弟宋清并未戴孝,便问原因。宋清正要解释,宋太公从屏风后走出来,道:“三郎,你别怪他。我听说白虎山上强人多,怕他们请你入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恰赶上石勇前来找你,我就让四郎写了那封书信。”

宋江喜忧参半,喜的是父亲还健在,忧的是自己的官司未了。太公道:“今闻朝廷册立皇太子,你的事到了官府,不过是充军流放,不会判死刑。”宋江听了,心中稍喜。

当夜,全家叙旧后安歇。约一更时分,忽听庄外一片高叫:“不要放走了宋江!”太公爬梯子一看,墙外尽是火把,约有百十个公人围住庄院。为首的两个是 郓城县新任的都头赵得、赵能兄弟。他们连声喊叫,让宋太公交出宋江。太公否认宋江回来。赵能却说有人见了宋江,到县里报告了。宋江让父亲下来,自己上了梯子,道:“二位,我的罪已减了,请进庄内少叙三杯,天明我跟你们见官。”说完,他叫人打开庄门,请两个都头堂上坐下,置酒相待,又赠了二十两花银,连那一百多个士兵都款待了酒饭。

次日五更,两个都头押解宋江到县衙。知县时文彬本来就比较器重宋江,县衙里的众人也都与宋江要好,为他说情,宋太公又花钱上下打点了,加上阎婆已死,没人追究,时文彬就顺水推舟,把罪状全改轻了。宋江被押到济州府,知府因大赦天下,把宋江判了脊杖二十,刺配江州。

临行前,宋太公再三叮嘱宋江,要好好服刑,千万不可上梁山泊入伙,当了不忠不孝的忤逆人。宋江扣头应诺。两个差人押着宋江上了路。

走了两天,到了离梁山泊不远的地方,突然从前面山坡转过一伙人来,领头的好汉正是赤发鬼刘唐,他挥刀就要杀二差人,劫宋江上山。宋江忙阻止道:“要杀他们,先杀掉我。”刘唐忙问原因,宋江说自己一不能违背老父的叮嘱,二怕落个不忠不孝的罪名。刘唐不知如何做好,便派人报知吴用和花荣。

不多时,吴用和花荣飞马赶来,与宋江见面叙礼。吴用传晁盖话,请宋江到山寨稍坐。宋江只好答应。晁盖与众头领出来迎接,到了聚义厅,施礼落座。晁盖又传众头领都来拜见宋江,并安排筵席,众头领轮流为宋江敬酒。数杯酒后,宋江要告辞。晁盖等再三劝他留在山寨。宋江却拜倒在地,泪如雨下,道:“要是落了草,上逆天理,下违父训,不忠不孝,虽生不如死。请哥哥此话休提。”晁盖等忙搀起他来,答应明早送他下山。

次日 ,宋江临下山前,吴用交给他一封信,介绍他到江州可找两院押牢节级戴宗 ,有事可以照料。此人与吴用是旧交,有道术,一日能行八百里,人称“神行太保”。宋江和众头领一一话别,离开梁山。

三人走了半月,这日到了揭阳岭。过了岭头,见有一个酒店,三人便走进店里。侧屋里走出一个大汉,招呼宋江三人坐下,端出酒肉来。三人各吃了一碗酒,一会儿便觉得头晕眼花。先是两个差人栽倒了,宋江想去搀扶,刚站起来,也一头载倒。那大汉将三人的包裹收了,就去门前张望,等伙计回来收拾。

这时,只见从岭下奔来三个人。那大汉认识,便问他们哪里去?他们说是去岭下等候一个人,等了几天,也没等到。那大汉问等的什么人,他们说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吃了官司,发配江州,要从这里过。大汉道:“不瞒哥哥,刚才我倒用蒙汗药麻倒两个差人和一个囚徒。”汉子慌忙说:“快领我看看。”大汉领三人来到后院,汉子看了,却又不认识,就让大汉取出包裹里的公文一看,才知麻倒的正是宋江。

四人慌了手脚,忙用解药救醒宋江,跪倒就拜。宋江醒来,忙问四人是何人,四人一一做了介绍。原来从岭下奔来的那三人,为首的是混江龙李俊,另外两个是出洞蛟童威和翻江蜃童猛。那卖酒的大汉是催命判官李立。他们询问了宋江发配的原因,想留宋江住下,宋江不肯。他们只好成全宋江之意,将两个公人用解药救醒,归还包裹,送宋江等下了揭阳岭。

三人走了半天 ,来到一个镇上,见一群人看卖膏药的使枪棒,三人也挤进人群观看。那卖药的使了一阵枪棒,便托出一个盘子,请看客赏些钱。他空转了两圈,没一个给钱的。宋江见状,便取出五两银子送给那人。突然人丛中冲出一条大汉,一把抓住宋江,骂他竟敢在此卖弄,挥拳就要打。那使枪棒的人一步冲上来,只一兜,就把那大汉打翻在地。两个差人劝住卖药人,那大汉爬起来,愤愤而去。宋江和那使枪棒的互问了姓名,那人名叫薛永,江湖上人称“病大虫”。宋江又送给他二十两银子,他和宋江约定日后在江州相会。

宋江三人一路上吃酒住店,都遭到拒绝。因为刚才打翻的那人是当地一霸,不让人接纳宋江等人。三人只好顺着大路往前走,出了镇子 ,又拐上小路,高一脚低一脚绕过一片林子,见是一座庄院 ,就敲门要求投宿。庄客入内报告主人,然后请三人到草堂坐下。太公命人摆下酒饭,请三人吃了,送到客房安歇。宋江三人正要解衣就寝,忽听院内有说话声。宋江从门缝里看时,见一人风风火火地奔了进来,正是镇上闹事的大汉,原来他是庄主的儿子。宋江暗暗叫苦,慌忙回屋,叫起公差。二差人慌了神,忙给宋江开了枷,三人偷偷从后窗跳出,借星光往树林深处逃。不料慌不择路,三人竟跑到了滔滔的浔阳江边。待要折回,听到背后喊声阵阵。回头一看,火把通明,追赶的人渐渐逼近。三人正走投无路,只见芦苇丛中摇出一只小船来。宋江忙叫船公把船靠近岸边,三人上了船,船公摇橹,小船直奔江心。

三人正在庆幸躲过一场大祸,忽见那船公放下橹,从舱板下抽出一把铜刀,要杀他们。就在这时,一条大船摇来。船上有人与船公问话。宋江听得船上的人声音有些耳熟,忙叫:“好汉,快来救宋江!”大汉忙摇拢船。宋江看时,却是混江龙李俊。李俊听是宋江,忙跳过船来。那船公听说是宋江,吃了一惊,连忙下拜。这船公叫张横,也是浔阳江上的好汉。他见宋江等包裹沉重 ,便见财起意。多亏李俊相遇,救了宋江一命。

李俊把船向岸边摇去。宋江惊恐地说:“有人正要捉我。”李俊说:“那是穆家哥儿俩,我叫他们来拜哥哥。”船拢了岸,穆家兄弟迎上来,问:“你们怎么认识他?”李俊大笑,说:“你们知道他是谁?他就是我跟你们每天念叨的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哥哥。”二人听罢,忙跪地下拜,请求恕罪。宋江扶起二人,问:“二位壮士大名?”李俊道:“他们一个叫没遮拦穆弘,一个叫小遮拦穆春。我们这里有三霸:揭阳岭上,是我和李立一霸;揭阳镇上,是他们弟兄一霸;浔阳江里,是张横、张顺一霸。”

宋江随众人一齐到穆家庄畅饮了一天,便拜辞准备起程。临行前,张横托宋江给他在江州的弟弟张顺捎一封信。

到了江州,宋江上下使了银子,管营便安排他到抄事房去做事。后来,宋江见到了吴用的朋友戴宗,二人相见恨晚,时常在一起喝酒聊天。

戴宗手下有一小卒,沂州人氏,姓李名逵,能使两把板斧,人称“黑旋风”。此人生性鲁莽,专爱打抱不平,但有贪酒好赌的恶习。宋江曾为他几次偿还赌债。李逵人粗心细,总想着有朝一日,好好报答宋哥哥。

一日,宋江、戴宗、李逵三人来到琵琶亭上的一个酒店饮酒。宋江吃了几杯酒,忽然想吃辣鱼汤醒酒,便问戴宗此处可否卖有鲜鱼。戴宗让酒保做三份辣鱼汤来。不一会儿汤就送来了,宋江吃了两口,觉得鱼味不鲜,便不吃了。李逵却伸手把他们碗中的鱼也捞着吃了。戴宗唤过酒保,另要鲜鱼做汤。酒保说:“活鱼都在船舱里,因渔行主人不在,渔户不敢擅卖。”李逵一听,跳起来讨鱼去了。

李逵走到江边,见八九十只渔船一字儿排着。李逵喝叫渔户快送两尾鲜鱼过来。众渔户说渔行主人还没来,不敢开舱。李逵不耐烦,跳上一只船,就来拔竹篱笆。渔人哪里敢阻拦他。原来这江上渔船,船尾开着半截大孔放江水出入,又用篱笆拦着,在船舱里养着活鱼。李逵不懂,拔掉了竹篱笆,把鱼都放跑了,哪里还有鱼。李逵没摸到鱼,又跳到另一只船去拔竹篱,那七八十个渔人见状,都奔过来,一起用竹篙打李逵。李逵大怒,脱下布衫,双手一架,早抢了五六条竹篙在手,好像扭葱一般都扭断了。众人吃了一惊,打声呼哨,都把船撑开了。

正在这时,只见一人从小路上走来。众人叫道:“主人,这黑大汉在此抢鱼呢!”那人问:“什么黑大汉敢这样胡闹?”李逵也不答话,抡起竹篙便打。那人上前一把夺了竹篙 ,李逵便一把揪住他头发。那人想摔倒李逵,不想怎能敌得李逵的牛劲,反被李逵按下头去,提起铁拳,像擂鼓似的在他身上打着。李逵正打着,猛地被人在背后拦腰抱住。李逵回头一看,却是戴宗,宋江也在一旁拦他 ,李逵便放了手。那人略得脱身,一溜烟跑了。

戴宗和宋江拖了李逵回去喝酒,走不到十米,听得背后有人叫骂。李逵回头看时,只见那人脱得赤条条地,露出一身白肉,独自撑着一只渔船,赶了上来。李逵听了大怒,吼了一声,撇了布衫,跳上船去。那人诱得李逵离岸,把竹篙一点,双脚一蹬,那条船便像箭似地划到江心。李逵水中功夫不高,当下慌了手脚。那人却不厮打,两只脚把船只一晃,船底朝天,两人全落入水中。那人把李逵提起来,又淹下去。在清波碧浪中间,一个浑身黑肉,一个遍体露肤,两个上下翻腾,绞作一团。岸上看的人无不喝彩。

宋江和戴宗赶到岸边,看到这情景,忙向众人打听那人是谁,想求人去搭救李逵。有人认识,便说那人就是渔行主人浪里白条张顺。宋江猛地想起来张横有信,忙让戴宗喊他住手。张顺听得戴宗喊他,便放开李逵,上岸来拜见戴宗。戴宗央求张顺再去把李逵救上岸,然后有话告诉他。张顺跳下水,抓起李逵的手,踏着水浪,托着李逵上岸来。李逵上岸缩作一团,口吐白水。

原来,戴宗、李逵和张顺三人平日彼此都知名,只是不曾聚会相处。如今不打不相识,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戴宗又指着宋江向张顺做了介绍。张顺听说是山东及时雨宋公明,纳头便拜。宋江连忙答礼,又将张横的信交给了张顺。张顺心中大喜,忙拉着李逵去取鲜鱼。霎时间挑了四尾金色的大鲤鱼,张顺吩咐酒保拿去切烩。四人饮酒中间,各叙心中事,好不畅快,直吃到傍晚才散去。

静等听读《水浒传》第十七章:浔阳楼题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