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社会 > 正文

​【科技英才】“钢铁战士”臧克茂: 让中国坦克比敌人早一点把炮打出去

2025-06-20 16:01 来源:网络 点击:173

【科技英才】“钢铁战士”臧克茂: 让中国坦克比敌人早一点把炮打出去

这位科学家,年近半百却转行研究“陆战之王”,他被誉为“钢铁战士”。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跟钢筋铁骨的坦克打了几十年的交道,更重要的是,他在国防科技领域的五项重大成果都是在身患癌症后的26年里完成的,而他总是诚恳地说自己只是国防科技战线的一名普通老兵。

他就是我国著名坦克电气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臧克茂。

▲臧克茂

先下手为强比敌人早一点把炮打出去

1932年,臧克茂出生于江苏武进安家舍乡臧家村。1939年,7岁的臧克茂在离家不远的东孙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求学生涯。

小学5年级时,臧克茂来到局前街小学读书。刚到这里,城里的同学对常州北乡来的他多少有些不屑,两次考试下来,小伙伴们开始刮目相看了。1951年,臧克茂不负众望,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1955年,臧克茂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臧克茂不仅仅是一个农民子弟,更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1979年,47岁的臧克茂,在国家恢复军事院校招生、培训的大背景下,他又再次主动要求参军。这位曾经的军人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再次穿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军装。

1987年,臧克茂在学术期刊上看到,在国外,一种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他设想,如果能将此技术应用在坦克炮塔上,或许可以破解当时我军坦克炮控系统瞄准时间长、射击精度低、性能差的瓶颈。就这样,面对西方技术封锁,臧克茂尝试以“民参军”的方式突破军事技术壁垒,解决装备发展的瓶颈。

他选择把这个难啃的“硬骨头”作为自己科研的突破口,历尽波折,最终获得了“坦克炮塔PWM控制装置”立项。

患癌26年让陆战之王火控性能翻倍

1993年的一天,61岁的臧克茂一如既往地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一阵剧痛袭来,他几近晕厥。他一个人偷偷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膀胱癌。

但臧克茂却异常冷静,他马上作出两个决定:一是不能让学院知道自己有病,否则这个项目就做不下去了;二是一定要在病情无法控制之前把课题解决掉。

自此,臧克茂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教学和家庭生活之外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在“炮塔电传PWM控制装置”研制过程中,没有任何理论计算可资借鉴,臧克茂就带着学生边计算边尝试,从200Hz到2000Hz,再到更高,寻找到最佳的频率值。

1995年,臧克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PWM炮控装置,这项成果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臧克茂不愿大家把他当成病人,他喜欢待在实验室里,先后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交流全电式炮控系统”和“数字式大功率交流全电炮控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炮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控制方法,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多种型号坦克。同时,他还以坦克电传动、电驱动为突破口,率先开展了全电战斗车辆的研究。

与癌症搏斗26年,臧克茂在病痛中愈挫愈勇,不仅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身体各项指标也趋于正常。也许他把病魔遗忘,病魔也就遗忘了他。

于妻暖心,于徒无私“钢铁直男”的柔情面

1984年,他的妻子于凤元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面对刚刚43岁的妻子,臧克茂想尽一切办法为她治病。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臧克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照顾老伴,为了给老伴治病,他曾自学针灸,怕扎疼老伴,就先在自己身上练手劲和针感,找准穴道后再给老伴治疗。在老伴患病的年头里,他的关心和呵护始终无微不至。

对妻子的爱,他表达得朴实认真:“她嫁给我,就是把一生托付给了我,不管顺境逆境、健康疾病,我都要尽好自己的责任。”

在装甲兵工程学院,很多硕士生、博士生都知道,到臧教授的课题组去搞研究,压力大,但成果多;日子苦,但人快乐。臧克茂说,“作为一名老师,最成功的作品应该是自己的学生,学生飞得越高越远,自己越有成就感”。

1993年,正值试验的关键阶段,他推荐得力助手马晓军到清华大学攻读博士,马晓军几次恳求老师,先帮忙完成试验,以后再去读书。臧克茂对他说,“这次机会很难得。课题重要,你的学业一样重要,等你学成回来,还有更重的担子等着你去挑。”现如今,马晓军已成为电气与自动控制领域的知名专家,并晋升为专业技术少将。

荣誉等身前行脚步停不下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是六十多年以前看的,最感人的是两句话里面。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而是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把我的一生贡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

由于对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军事人才培养做出的重大贡献,在1999年和2011年,臧克茂先后两次荣立一等功,这是自称一名老兵的他最珍视的荣誉。

2007年,已经推迟退休11个年头的臧克茂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对他来说不仅是一份难得的荣誉,更重要的是他还可以再次推迟退休的时间,把自己心爱的工作继续下去。

目前,88岁的他仍在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建立起全军唯一的“陆战平台全电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装甲装备电驱动样车,与其他国家展开新的较量…… (来源:中国科学家 编辑:谢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