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社会 > 正文

​董博文:青春是时间的回声

2025-06-26 22:25 来源:网络 点击:171

董博文:青春是时间的回声

人物简介:

董博文,甘肃兰州人,南通大学2023届(研究生)校友,先后于本校攻读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学原理专业。现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入职一年,先后获江苏省“百姓名嘴”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大赛上荣获一等奖等三项语言类比赛省级奖项。

大学期间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校2017级菁英班班长,江苏省青马工程第十一期学员,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南通大学2021年大学生“年度人物”总评第一名。

编者按:

关注董博文是2018年1月。

那年年初,南通大学文学院中文师范152班董博文同学参加江苏省第三届青年演说家大学组决赛,与省内其他七所高校的演讲高手同台竞技,最终捧得冠军奖杯。

2024年8月,笔者看了董博文的视频号“董猫猫.COM”对自己的职场第一年进行盘点,全程干货,亮点纷呈。于是,约他写一篇校友访谈。

博文说,关于母校,想说的话很多,一时不知从何写起,拖拖拉拉过去些日子,直到几天前我没收了一盒学生的卡牌,勾起了自己大学时代的回忆,索性就写写自己的“说话”之旅。

“老师!有人偷偷把‘狼人杀’带来学校!”班长气鼓鼓把一摞卡牌拍在我办公桌上。精致的画面配上带着折痕的卷边,与我大学时代的那套卡牌如出一辙,指尖搓着磨砂质感,多年前的青春喧嚣扑面而来。

大一那年,正遇桌游风靡,我在各个社交场合的“厮混”中认识了一群“狼友”,每当下午没课,我们就聚在小北街的“橙士风”奶茶店,一坐就是数个小时,不知疲倦地展开激烈的语言交锋。

然而,无忧无虑的时光常和贫穷挂钩。一段时间后,我们就发觉“参赛费”(至少一杯奶茶)过于昂贵,每日在店里玩乐终归不是长久之计。随着众人的狼人瘾日增,“卧龙凤雏”的馊主意频出,我们曾尝试过十几人只点两杯奶茶,但青涩的脸皮终究还是抵挡不住老板日益升温的目光。于是我们只得另寻出路,足迹遍布车库、走廊、楼顶、操场……夏蚊成雷,常有人摇晃着花露水用女巫的口吻笑着问大家:“今晚我应该救谁?”

一日,有人提议我们可以假借“办活动”的名义霸占18号楼的通宵自习室,一呼百应,我们火急火燎赶走认真学习的同学,在舒适的环境彻夜作战直至舌燥口干。

直到几天后,同学们的举报像秋后算账的落叶糊满表白墙,加上连续的熬夜让人终日疲惫不堪,严重影响到了学业,这个不务正业的圈子才终于瓦解。

曾经的“狼友”

我本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师范),这是一个专门为中小学培养语文教师的专业。其实自己早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已是人见人烦的话痨,多年来更是课堂上老师最头疼的学生。还记得初中某日自习课上,我喋喋不休地骚扰同桌,班长拍案而起,让我不要再讲话,我一边挑着眉一边说道:“我偏要天天上课讲话。”多年后回想起往事,我也自嘲当日的赌气宣言居然会成了命运谶语。

大学游手好闲之余,碰到各类学生组织、社团举办花样频出的活动,我在学长学姐们的甜言蜜语中逐渐迷失自我,竟萌生了莫名的自信,开始不遗余力地在各种活动中刷起存在感,过上了一种众人眼中颇为精彩的大学生活。伴随着自己声音的,还有街采话筒捕捉的风声、辩论赛场计时器的响动、朗诵时衣角摩擦出的窸窣,脱口秀现场观众的哄笑……啬园校区的“二食堂”三楼有我们的大学生活动中心,那里的镁光灯记得:有个男孩总在追捕声音的形状。

校园人物董博文

我疯狂在学生组织和社团之间回穿梭,忙得不亦乐乎,直到多年后,和一些大学时期的同伴小聚,推杯换盏之间回忆起往日种种,大家对我的印象都是“永远在参加活动的路上”。

众多活动中,我参加最多的就是演讲类的比赛,我喜欢站在舞台上说话的感觉,望着台下乌泱乌泱的听众,我会获得一种“大家必须听我讲话”的快感,然而演讲是一门孤独的艺术,听众都有一双挑剔的耳朵,于是自己在想方设法写出让听众认可的文字上有了一种别样的执着,让自己在演讲比赛中渐渐有了一些成绩。

大三那年,获得过院、校、市级演讲比赛冠军的我,参加了江苏省“青年演说家”大赛。复赛进决赛是十六进八,自己先经历和对手并列第八名进入现场临时安排的加赛,后又以0.1分的微弱优势搭上晋级决赛的“末班车”,心情跌宕起伏后,更多的是劫后余生的兴奋。

备战决赛的一个月是我人生中最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的岁月,稿件几经易稿,仅决赛呈现的那篇自命题演讲我就写了23版,修改更是不计其数,最后确定了演讲内容——我讲述了自己的名字与父母期望之间的故事,最终,我捧起江苏省“青年演说家”冠军的奖杯,当天新闻媒体的报道题目是《原本倒数第一的他,说出自己的名字后竟夺得了冠军》……几位评委老师都说我的文字“自然中带着温情”,很大程度上鼓励我在日后走出了自己的风格。

那是我生命中永远躁动的火光,在我二十年的时光里,我第一次完完全全、完完全全地相信自己: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做成任何事情。尽管这一点信仰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我心中逐渐褪色,但我始终感激二十岁时的自己对此坚信不疑。

我和张卫斌老师就是从那时起相识的,张老师恰巧刷到了我的微博,便写了一篇关于我参赛历程的介绍,很多老师、同学都知道了我。现在想来,自己能另辟蹊径,走出属于自己的赛道,很大程度上源于前辈的一路鼓舞。

大学四年结束,我来到教育科学学院攻读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

读研的生活是充实的,一方面课务压力减少,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生活;一方面自己依托的“说话”平台越来越广,我获得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与本科不可同日而语,仅在研一那年,我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网、“学习强国”app等平台上发表党史学习心得、理论宣讲作品,还获聘江苏省“反奸防谍”宣传教育讲师团成员,推出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视频……

南通市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宣讲员董博文

但读研期间也是枯燥的,大学时期的玩伴都各奔东西开启了新的生活,相恋多年的女友也在另一个城市读研,当异地恋的读研三年碰上三载疫情,换来的就是屈指可数的见面时日。

三年时光,多的是自我独处。

我渐渐喜欢上了跑步,我经常在薄雾环绕的清晨或是月光笼罩的夜晚,围着操场一圈又一圈地慢跑。一开始是大脑放空享受耳机里的音乐,后来慢慢尝试总结自己每一天的生活,或是漫无目的地想一些有的没的,像是一场场与自我的对白。很多有趣的想法、对未来的规划,以及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都是在操场上一步一步“踩”出来的。

操场上的董博文

导师严格要求我们广泛阅读,而我生性浮躁,时常不能静心而坐、专注读书科研,导师总是耐心引导,言传身教。办公室总是亮着灯光,那位忍受我随时破门而入求教的教授,正用学术坚守回应着我的聒噪。有良师引导,读研的时光总算没有虚度。

董博文和导师邓小泉教授

端坐图书馆为论文缀写致谢时,窗外尚美湖的粼粼波光正将两千多个昼夜折叠成册。收拾的行囊里,狼人杀卡牌的折痕、演说家奖杯的棱角、批注密布的演讲稿,以及拿在手中颇有分量的毕业论文,被七载光阴压缩成声音的标本。临近毕业,耳畔常闻“剑未佩妥,出门已是江湖”的慨叹,而我深知自己手里的剑、心中的剑已经修行多年,七年唇齿间蹦跳的字句,早已淬出若隐若现的锋芒。当考编成功的消息如约而至,那个曾在课上讲话、与班长斗嘴的少年,竟将拿起粉笔,在琅琅书声中兑现“天天上课讲话”的诺言。

到了拍毕业照那天,我走到学院楼下的陶行知像前,想在即将踏上教育征途之时与先生一同合影。这时我收到了来自即将入职单位的一条信息:“学校推荐你以新教师身份参加‘行知伴我成长’演讲比赛!”我转头望见行知先生嘴角的笑意,忽然懂得所有声音都有归处。

陶行知像前的董博文

这次演讲比赛,我最终获得了省级特等奖,一个月内,我又再获“微团课”大赛的省级特等奖,再之后,我站在了更具挑战的舞台上,在江苏省“百姓名嘴”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大赛上荣获一等奖。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人生,都在与“说话”发生着更紧密的关联。

入职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一年,董博文斩获三个省级比赛大奖

如今我入职已一年有余,教室窗棂切割出的画面里,时间的回声正在生长。我喜欢这日复一日的校园时光,也喜欢和孩子们爱恨交织的相处,我更喜欢工作之余,自己仍有机会登上舞台,延续“说话”的旅程。前几日高中的班主任斌哥向我索要照片和事迹,说想激励一下班里的学子,我仿佛听见他说:“你小子终于把废话说到了正道!”

走廊里洒下慵懒的阳光,自习课上,我正欲步入教室,听见顽皮的男孩那不羁的声音穿透空气,用挑衅的口吻说出“我就要上课讲话”,看着我佯装严肃的表情,全班都沉浸在笑声之中,我仿佛听见自己多年前的声音在教室里回响。不知道当年那个孩子会不会想到,他撒向风中的倔强字句,终会落在时光最松软的土壤里,长成一片会说话的森林。就像此刻教室里和班长在光影中对峙的男孩,或许很多年后也会在某个午后,听见自己青春的回声。

校友访谈得到AME出版社、览宸医疗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联系校友访谈事宜,请添加本人微信ntzwb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