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序网 > 社会 > 正文

​硇洲灯塔:139片水晶透镜世界独一 深夜光抵26海里外

2025-04-16 09:08 来源:网络 点击:162

硇洲灯塔:139片水晶透镜世界独一 深夜光抵26海里外

广东湛江市硇洲岛上,有一座1904年投入使用的灯塔——硇洲灯塔。它声名远播,跻身于世界最著名的灯塔之列。因为它是世界上仅有的两座水晶反射灯塔之一。塔顶灯房中的那百余片水晶三棱镜片,不仅让它入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使之成为世界灯塔爱好者心目中的至宝。

硇洲岛,古称硭,是20—50万年前由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的海岛,也是广东惟一的火山岛。它位于湛江市东南约40公里处,北傍东海岛,西依雷州湾,东南面是广阔的南海,总面积约56平方公里,居住着约4.5万名居民。 硇洲灯塔位于岛东南角,距码头约8公里。建于海拔81.6米的马鞍山上,这里是全岛的最高点。极目远眺,树木葱茏,蕉林广袤的全岛美景,以及波涛浩淼的四面海疆尽收眼底。

硇洲岛扼守在粤东大港——湛江港的出海口,地理位置极佳。从古到今,这里都是出入港口的船只所依循的重要标点。进出湛江港的船舶,看到硇洲灯塔就要准备转向了。早在硇洲灯塔建立之前数百年,人们便已经在它现在所处的位置上建筑了一座石塔,作为过往船只的航标。元代名儒刘耿阳还曾登石塔咏得佳作流传:“卓耸奇观障碧川,势吞宝丽与云连。几来高处抬头望,撑起高凉半壁天。”

1898年,法国殖民者强租广州湾,控制了硇洲岛。出于军事、经济方面的考虑,他们将原有的石塔拆除,在原址新建灯塔。工程从1899年开始动工,1904年灯塔第一次发光。120多年来,灯塔除了发光装置几经改造之外,外观几乎没有变动过。

硇洲灯塔高约23米,其中发光位置高为19.2米,高出海平面则为103米。塔基为5米见方的石墩,塔身呈圆锥形,上部直径4米。顶部是鼓圆形的灯笼室。塔体由麻石(即玄武岩,麻石是民间俗称,由于这种火成岩往往布满大大小小的孔,故名)砌成。石块与石块之间非常吻合,浑然一体。全部以火山石建筑而成的灯塔,在全国可能独此一座。

硇洲灯塔的一绝,就是它所用的石料和砌筑方法。塔内围绕中心柱的台阶一共是68级,每级台阶与中心柱,以及相连接的石墙墙体,是同一块石头事先一次性加工而成。这样,支撑的圆柱与石阶和塔身构成一个三维的四面体,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抗震性特强,而且节省材料,使本来比较狭小的塔内空间最大化。

这种加工好的特种石料由于体积太大而格外沉重,一头牛一次只能拉一块石头。建塔之时材料运输之难和工程量之大不难想见。灯塔虽然由法国人设计,但是打石、运输这些工程难题,却都是本地居民自己解决的。

灯塔脚下的一组建筑也是当年法国人的设计,曾经作为军营使用。设计者充分考虑了马鞍山上缺乏淡水的条件,在建筑顶部设计了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集中到底部巨大的蓄水池中。

硇洲灯塔最出名的,就是那由139片三棱透镜组成的水晶磨镜组。这对直径达1.2米,形状如同尚未闭合的扇贝似的透镜的每一片三棱镜都由水晶打磨而成,组合成一个焦距2米的抛物面。透镜中间是两盏400瓦的荧光灯。每天晚上6点到早晨6点灯光便会开启,经透镜聚光后沿水平方向射向大海,以12秒一周的速度周而复始地旋转。射程达26海里,在晴好的天气中,甚至在28海里之外都可以看得到。

139块弧形水晶三棱镜片通过科学编排,每条三棱镜片间隔一定距离,不仅易于聚光,而且易于散热,可延长荧光灯的使用寿命,同时,又节约材料,减轻透镜重量。据说所有的三棱镜片均是采用天然水晶,按照一定的弧度和大小用人工打磨而成的,产自法国。光洁度高,折射性能好。由于工艺极为复杂,这种透镜造价昂贵,通常都是由厂家专门为客户订制。目前世界上除了硇洲灯塔之外,只有好望角的老灯塔还在使用这种水晶磨镜。但由于好望角老灯塔位置太高,海上的大雾经常导致船只根本看不到老灯塔的灯光,于是在老灯塔前端山腰间又修建了一座新灯塔,老灯塔便不再使用,因此硇洲灯塔也就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座还在使用水晶透镜的灯塔。

水晶透镜和荧光灯所在的位置,是一个面积不足5平米的圆形阁楼。阁楼四壁全部是洁净明亮的玻璃墙,在白天会被厚厚的蓝色窗帘布遮得严严实实。因为航标灯是通过透镜聚光的,使一个点光源能定向发射很远。但光具有可逆性,白天平行射入的太阳光通过透镜后,会聚焦于荧光灯上,把荧光灯熔化。

在灯塔内壁上,仍保留着一条20厘米左右宽的凹槽直通塔底,这就是当年的重锤槽。19世纪末,电动机刚刚面世,还没有广泛应用,岛上也没有电。航标灯的旋转就靠一个类似机械闹钟原理的装置来提供,只是提供动力的不是弹簧发条,而是一个500多斤重的铁锤。夜晚,值班工人在灯塔里摇动这个装置上的手柄,把这个重锤沿着这个槽吊到塔顶。航标灯就靠这个重锤下降的势能带动旋转,晚上每2个小时要摇一次。 1984年起改用马达带动转速箱运转。到了2004年,有一段时间还改为无人值守自动控制。

硇洲灯塔的准确位置,是北纬20°54′04.8″,东经110°36′22.0″。作为船舶进出湛江港的重要助航标志,前往东南亚、欧洲、非洲、澳洲和美洲的船只,必经硇洲。鉴于此,早在1996年,国务院便公布硇洲灯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上岸线长43.98海里的硇洲岛风景秀丽,一年四季气候宜人。而且盛产闻名世界的硇洲鲍鱼、龙虾等名贵水产,又有宋王井、窦振彪墓、那晏海石滩、津前天后宫等历史人文景点,加上独特的火山景观和靓丽的海岸线,让这里成为不少自助游爱好者的天堂。

谈起硇洲灯塔,不能不说的就是被岛上人视为传奇的陈义老人。这位1905年生于河南安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老革命1945年参军屡立战功。1955年2月,已经担任团级职务的他主动要求专业到硇洲岛看护灯塔。当时的硇洲岛生活和工作条件极为艰苦。乱石遍地,荆棘丛生,交通不便,甚至生活用水都得靠收集雨水维持。但他坚持30年如一日维护灯塔,从没休过一天假期。这位终身未娶的老人一生与灯塔为伴。1985年8月12日,就在他如往常一般登上灯塔准备关掉工作一夜的航标灯时,发病去世。至今他的墓就在距离灯塔800米远的位置,遥望着灯塔。后来著名作家张永权以他的事迹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海角奇光》,而他“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灯塔精神”也成为上个世纪80年代的鼓舞人心的精神标志之一。